首先说说运力的基本结构。物流运输行业的陆运运力的基本结构是三层:自有运力、合同运力、临时运力,行业内比较公认的比例是3:5:2。当然,这个只是个比例范围,不是绝对值,而且不同企业比例差异也会非常大,总体而言是这么样一个基本结构。
实际运营中,自有或者叫包车运力是动态的,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项目往返或者确定的线路能跑循环,成本最优的方案肯定是直接包车,另外一种就是企业的整体业务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这其中一定比例的需求已经可以通过包车的方式去消化。
包车只有一个核心运营点,那就是让车的趟数跑到足够,这样每月的固定成本就能被摊销掉了,从车的视角再跑就是利润,从包车用车的视角,越多跑一趟成本就要降低一些点数。当前,行业前些年包车方式大部分利润还有个来源,就是共建车队的利润,通过集采车辆的差价、保险返点、三年月供的利息差、车辆耗材的集采
合同用车是指基于企业自身的运输需求,和第三方的物流运输企业或者车队达成合作,事先约定好价格和履约要求,形成KPI。当然,业务量的约定是肯定要的,不过业务量的约定这些年有点走样了,绝大部分货主基本不会承诺多少量,只是给往年的量做参考,企业自己去把握这个平衡,这其实是导致车队难受的根本原因,基本是在动态中去找平衡,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以相对标准的快递类企业,需求量相对稳定的场景为服务对象的车队会相对大一些。
如果货量大,用车需求多,不管是或者还是三方,对于合同运力的号召力都是很强的,但是这个在行业内其实占比是不大的,大部分以合同运力方式的合作量其实都是不大的,实际运营成本可能还是非常高的,甚至要高于临时用车的成本,本质还是在于服务的非标准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转嫁了运营的风险以及垫资的压力,当然有些企业还不愿意去管司机,也是通过找个合作伙伴来对冲掉这些问题。
综上,运力结构只是一个简单划分,行业缺乏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谁制定出来的,是通过标准化运营沉淀出来的。
立邦国际物流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东南亚物流专线货物运输服务,多年来我们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素质的同时,逐步完善我们的货运服务,设立了国内一线城市六大仓储;并成立台湾、泰国独立分拨中心。力求为您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水平的空运、海运、陆运服务。